当前位置:首页 > 维修教程 > 正文

ESH 2022中国真实世界研究初始B+C双联治疗方案用于新诊断高血压患者心血管结局更优

然后点右上角“…”菜单,选择“”欧洲高血压学会年会(ESH2022)于2022年6月17~20日在雅典以线上和线下结合形式召开,由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林金秀教授牵头的一项真实世界研究在会上以电子壁报形式发表。这些研究旨在回顾性分析中国新诊断高血压患者初始使用β受体阻滞剂(BB)+钙通道阻滞剂(C...

然后点右上角“…”菜单,选择“”欧洲高血压学会年会(ESH2022)于2022年6月17~20日在雅典以线上和线下结合形式召开,由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林金秀教授牵头的一项真实世界研究在会上以电子壁......


然后点右上角“…”菜单,选择“”

欧洲高血压学会年会(ESH2022)于2022年6月17~20日在雅典以线上和线下结合形式召开,由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林金秀教授牵头的一项真实世界研究在会上以电子壁报形式发表。这些研究旨在回顾性分析中国新诊断高血压患者初始使用β受体阻滞剂(BB)+钙通道阻滞剂(CCB)双联治疗、与其他双联疗法的心血管结局差异[1]。结果显示,初始BB+CCB双联治疗方案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卒中和慢性心力衰竭(CHF)风险显著低于其他双联治疗方案。





初始双联降压治疗方案在中国新诊断高血压患者中的真实世界研究



01

研究设计和方法



这项真实世界研究纳入2012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在区域电子数据库中新诊断为高血压且接受2018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推荐的初始双联治疗的所有患者。指南推荐的双联治疗方案包括BB+CCB(B+C)、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ARB)/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CCB(A+C)、ARB/ACEI+利尿剂(A+D)和C+D。研究采用1:2倾向性评分匹配(PSM)用于平衡接受初始B+C治疗和其他初始双联治疗方案的患者基线特征。主要结局为MACE,包括非致死性卒中、非致死性心肌梗死(MI)、非致死性CHF和全因死亡。中位随访时间为2.02年(四分位距[IQR]:1.07~3.36年)。使用Cox比例风险模型比较2个匹配队列的心血管结局。


02

研究结果



经过PSM后,B+C组纳入6227例患者,其他组纳入12454例患者,B+C组与其他组的年龄(59.5±12.7岁±12.3岁)和舒张压(91.2±6.7±6.9mmHg)相当,但两组心率(88.0±6.8次/分±7.1次/分,)和收缩压(156.2±7.0±7.1mmHg,P=0.032)存在差异。

✦与其他双联治疗方案相比,B+C联合治疗的MACE(;95%CI:0.78~0.92;)、非致死性卒中(;95%CI:0.81~0.98;P=0.018)、非致死性CHF(;95%CI:0.63~0.86;)风险显著降低(图1)。两组非致死性MI和全因死亡风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D(;95%CI:1.52~1.92)和C+D(;95%CI:1.45~2.15)的MACE风险显著高于B+C联合治疗,A+C(;95%CI:0.96~1.14)与B+C联合治疗之间的差异较小(表1)。

图1.接受B+C和其他双联治疗患者主要结局的风险比

✦B+C组MACE风险显著低于其他双联治疗(包括A+C、A+D、C+D),。

表1.接受不同双联治疗方案治疗的患者MACE发生率及其风险比

03

研究结论


初始BB+CCB双联治疗方案的MACE、卒中和CHF风险显著低于其他双联治疗方案。




B+C双联降压治疗特点与优势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8年修订版)》指出,BB主要通过抑制过度激活的交感神经活性、抑制心肌收缩力、减慢心率从而发挥降压作用,尤其适用于伴快速性心律失常、交感神经活性增高、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及高动力状态等的高血压患者。CCB主要通过阻断血管平滑肌细胞上的钙离子通道发挥扩张血管、降低血压的作用,二氢吡啶类CCB尤其适用于老年高血压、单纯收缩期高血压、伴稳定性心绞痛、冠状动脉或颈动脉粥样硬化以及周围血管病等高血压患者[2]。

在联合降压方面,BB与二氢吡啶类CCB联合治疗方案是《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8年修订版)》推荐的优化联合治疗方案。BB与二氢吡啶类CCB联合,在降压作用机制方面具有互补性,降压作用增强,不良反应相互抵消或减轻[2]。

《中国高血压患者心率管理多学科专家共识(2021年版)》[3]也指出,建议使用BB和二氢吡啶类CCB联合治疗心率增快的高血压患者。在达标方面优先推荐单片固定复方制剂(SPC)。SPC是提高血压达标率的重要手段之一[4]。与自由联合相比,SPC作为初始降压药物的治疗达标率更高以及更早达标;能带来更多的心血管获益,更好地保护靶器官,预防心脑血管并发症;且治疗更方便、依从性更高[5]。

比索洛尔氨氯地平片SPC是目前我国唯一进入临床应用的长效β受体阻滞剂联合长效钙通道阻滞剂组合,其降压疗效、安全性及治疗依从性都在临床试验中进行了验证研究。通过抑制交感神经系统(SNS)过度兴奋、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过度激活以及舒张外周动脉血管三重作用机制,比索洛尔氨氯地平片在协同降压的同时能有效控制心率,减少不良反应,治疗优势明显,因此将发挥重要作用,满足日益增长的临床需求,通过显著提高降压治疗的依从性、有效性、安全性和经济性,显著提高联合降压治疗的水平,提高降压治疗的达标率[6]。








总结










在中国新诊断的高血压患者中,B+C作为初始双联治疗方案在降低MACE、卒中和CHF风险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


B+C是指南推荐优选的联合降压治疗方案,在降压作用机制方面具有互补性,降压作用增强,不良反应相互抵消或减轻。


SPC是提高血压达标率的重要手段之一,使用SPC治疗达标率更高且更早达标。比索洛尔氨氯地平片是目前中国唯一上市的长效BB+CCBSPC,能有效降低血压和控制心率,安全性良好,依从性高。









参考文献

(上下滑动可查看)

1.QinghuiGuo,JunxiongLin,FengPeng,+CALCIUMCHANNELBLOCKERTHERAPYVSOTHERDUALTHERAPIESINCHINESEPATIENTSWITHNEWLYDIAGNOSEDHYPERTENSION:

2.《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8年修订版.心脑血管病防治.2019;19(1):1-44.

3.高血压心率管理多学科共识组.中国高血压患者心率管理多学科专家共识(2021年版).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21;13(4):38-48.

4.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高血压专业委员会《基层医疗机构规范高血压用药管理项目》专家组.单片复方制剂降压药物在基层医疗机构中的临床应用专家建议.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20;22(8):810-815.

5.《单片复方制剂降压治疗中国专家共识》专家组,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高血压学组.单片复方制剂降压治疗中国专家共识.中华高血压杂志.2019;27(4):310-317.

6.王继光.比索洛尔氨氯地平单片复方制剂治疗高血压.中华高血压杂志.2022;30(6):514-516.

文章内容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阅读

审批编号CN-CONAM-00196有效期至2024年7月1日

点分享

点收藏

最新文章